|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拥有一座十一层的化学大楼, 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院图书室拥有中外书刊14多万册, 中外文现期刊800余种, 藏书量以每年5000册的速率递增。学院下设化学系、化工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实验室、基础化工实验室、中级化学实验室、计算机化学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等教学单位;并建有配位化学研究所、亚微观固态化学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中心水煤浆添加剂研究所、表面和界面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全院共有5个博士生点、6个硕士生点和2个本科生专业。其中,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四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化工学院已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教育体系,以完整人才培养层次,被国家教育部首批列为"全国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去年,经国家教育部对全国83个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评审,我院的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名列前茅。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全院现有教职工235人, 其中中科院院士5名; 博士生导师40名;教授54名; 副教授49名。许多中外著名化学家受聘为我院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后加入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师队伍中,使这支队伍焕发出新的活力。2002年各类在院学生1000多人, 其中本科学生618人, 硕士生224人, 博士及博士后195人。学院每年还接收一批国内外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化学化工学院生源的发展方向是稳定本科招生,扩大研究生数量。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超过1:1,向研究型学院方向发展。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严谨的治学传统, 踏实的工作作风。在教学工作中强化基础, 注重实验,以培养多层次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学合格人才为目标。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0年以来,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6项);编写教材29种, 其中4种被国家教育部定为面向21世纪教材,10种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99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结构化学》至今还被全国多所高校普遍采用。科研方面,在保持多年来良好的基础研究优势与特色的同时,注重面向国家经济建设, 加强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自1990年以来, 各类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有33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创造发明奖、国家教育部及省级科技进步奖。1999年度化学化工学院进南京大学科研经费约为1500万元,名列全校前茅。1998年度在全国范围内化学类的单位(包括中科院的研究所)中发表的SCI论文以总数191篇,名列全国第一。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注重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 曾成功地主办了第25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第二、三届国际物理化学进展系列报告会、第二届世界华人无机化学研讨会、中韩双边无机化学会议等一系列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先后接受了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的留学生。全院学术交流频繁,形式多样,已与国外几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合作关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已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化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
学校概况:
南京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六朝 古都南京。自1902 年创建以来,她先后经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 年8 月8 日,由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 年10 月按教育部规定,去掉“国立”二字,迳名南京大学;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 年的金陵大学的文学院、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并将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今天的南京大学包括鼓楼、浦口两个校区,占地3600 多亩,风景优美,建筑规模宏大,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的一流大学。现任校长为物理学家蒋树声教授。5 月20 日为校庆日。 南京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早在“五四”时期,南京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就是南京地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20 年代初,一批共产主义先驱就在这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此举行。抗战时期,以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潘菽、梁希、金善宝等为主体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和“民主科学座谈会”,高扬民主、科学精神,为坚持团结抗战和争取民主而奔走呼吁,不懈斗争,后来发展成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九三学社。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始终站在爱国民主运动的前列,1947 年5 月20 日,中央大学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爱国学生运动。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以后,这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得到继承发扬。1978 年5 月,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经修改后,冲破重重阻力,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运动的“第一声春雷”。 近百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李瑞清、吴有训、竺可桢、茅以升、柳诒徵、胡小石、陶行知、郭秉文、陈鹤琴、汤用彤、马寅初、李叔同、熊庆来、童第周、金善宝、闻一多、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严济慈、吴健雄、李国鼎、罗家伦、顾毓琇、李方训、吴宓、朱光亚、赵忠尧、赛珍珠、杨杏佛、吕叔湘、梁希、戴安邦、陈白尘、匡亚明等名家大师们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23 位“两弹一星功勋”中,有6 位是南京大学校友。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逐步形成了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生命、现代工程和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南京大学设有17 个学院,50 个系,拥有本科专业74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6 个(其中6个为学校自主设立),专业硕士学位7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 个,博士点122 个(其中6个为学校自主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8 个,国家重点学科28 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 个,国家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人才培养基地1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 个。在全校近2000 名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654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7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 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 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席科学家2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19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0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博士生导师574 人。 依托多科学的综合优势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南京大学的办学水平和效益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统计,1992 年以来,南京大学被国际权威的科研检索资料《科学引文索引》(SCI )收录的论文数连续7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首位,被引用论文数也连续8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一。10 余年来,南京大学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80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40 余项。2000年以来,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9项。从1994 年以来,南京大学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 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斐然。现有各类学生41600 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964 名。在国内,南大的毕业生以“基础厚、后劲足、能力强、素质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国际学术界,有7 位南京大学的毕业生获美国总统奖。以南大研究生及其导师的姓氏命名的科学成果就有“周——龚分步相变理论”、“吴孤子”理论等。而在英国举办的国际英语演讲比赛中,南大学子先后两次获得冠军。1994 、1995 年,南大学生辩论队技压群雄,先后夺得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和国际大专辩论赛桂冠。1999 年,南京大学又以优异成绩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率先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举行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南京大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学校图书馆藏书量429 余万册,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学校建有各类研究所116 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87 个,并拥有现代分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大型教学科研实验基地。 南京大学是我国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最活跃的大学之一。1979 年以来,南大已与近30 个国家的1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关系,主办国际会议120余次,2500 余人次的教师出国留学、访问或进修,聘请外国专家学者1800多人次来校讲学与合作,6000 多名海外留学生先后在南大进修学习。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普列高津、格拉肖、芒德尔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授予名誉教授或名誉博士称号。美国前总统布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国外政要也先后来南大访问。南京大学为直接借鉴国外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模式,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与德国哥廷根大学联合建立了中德法学研究所、与日本邮政省共建了中国唯一的“多媒体远程卫星教育系统研究室”等,其中,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经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中美两国在教育学术领域合作的成功范例,受到中美两国领导人的重视和称赞,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园地”,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南京大学的改革和事业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1992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南大视察,并挥毫写下了“把南京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和富有特色的教学科研中心”的题词。1994 年,南京大学被列入国家首批“211 工程”建设序列。1999 年7 月,国家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共同重点建设南京大学,标志着南京大学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若干所高水平大学的行列。2002年5月,南京大学以“承百年传统、展辉煌成就、扬南大精神、创世界一流”为主题,隆重庆祝建校100周年,成功举办了“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追问大师”等一系列旨在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纪念活动,授予冯元桢等7位校友“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25000余名校友及包括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0多位院士、100多位大学校长的数千海内外来宾抵宁参加校庆活动,各界校友和贤达为校庆认捐总额超过1.39亿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新的世纪,南京大学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富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争取早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 |
025-3593341 |
联系传真: |
|
E-Mail: |
JWC@NJU.EDU.CN |
学校网址: |
http://www.nju.edu.cn |
所在地区: |
|
学校地址: |
|
学校邮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