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程师
- 发布日期:2012-05-01
- 截止日期:2012-12-31
- 学历:本科
- 招聘人数:1
- 工作地点:合肥
职位描述
安徽新中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合肥庐江龙桥工业园,公司总资产6亿元,现有员工550多人,具有高、中级职称人员50多人,专业人员130人,大专以上学历170人。公司立足中低品位硫铁矿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并系矿制酸和磷铵生产,属国内少有的矿酸肥一体化的化工科技型统集成硫铁矿采选、硫铁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铁精粉和磷酸一铵,现有九个国家专利和二个国家授权专利。目前,公司已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安徽省861项目、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A 走贫矿综合利用之路 2010年我国硫酸产量达77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70%的硫酸用于磷肥生产,30%用于其它工业生产。但我国同时又是一个硫资源稀缺的国家,特别是硫磺,对国外的依存度很大,每年都要大量进口。 2010年进口硫磺量为1200万吨,占我国消费量的50%~55%。然而由于国际硫磺资源都控制在几大国际贸易商手中,这对我国的磷肥工业和其他工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很大。因此,提高硫资源的自给率势在必行。 从我国硫储量来看,目前硫储量由硫铁矿硫、伴生硫铁矿硫和自然硫构成。而自然硫因采选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短期内还难以开发利用,所以硫铁矿和伴生硫铁矿是中国当前以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主要硫源。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探明的硫铁矿矿石储量达53.82亿吨。但我国的硫铁矿资源现状却是富矿少、贫矿多。硫品位大于35%的Ⅰ级品仅占硫铁矿储量的3.7%,有96.3%的硫铁矿矿石属于含硫12%~35%的中低品位矿石,而且含硫在12%~20%的贫矿所占比重较大。由于工艺技术及成本问题,我国的贫硫铁矿资源还不能有效应用,在已开采的硫铁矿中采富弃贫现象也非常严重,不但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好贫矿,公司投入1.58亿元,新建一套50万吨/年硫铁矿采选矿装置。采用选矿中先进的二段一闭路——破碎、一磨、一浮选的工艺技术,成功地将含硫品位8%—15%的硫铁矿通过浮选加工成含硫品位在46%以上的硫精砂,将原来认为不能开发利用的低品位硫铁矿变废为宝。这种贫硫铁矿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利用,对提高我国的硫资源自给率,减少对国外硫资源的依存度意义重大。同时,由于硫铁矿为硫和铁相伴,在提高硫资源自给率的同时,也为钢厂提供了大量的铁资源,这对减少铁矿石的进口量,降低我国对国外铁矿石的依赖,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B 走低碳环保之路 在硫铁矿制酸过程中,由于硫铁矿在焙烧炉的自燃温度高达800℃-1000℃,产生大量余热蒸汽,为利用好这些余热,公司投入3000万元新建一套6000千瓦余热发电装置,每天可发电10万度左右,可以供给全部生产线用电量80%以上。同时,把余热发电后的低压蒸汽再输送到磷铵生产线,生产过程中不用一吨煤炭。按原来每吨磷铵生产需要0.28吨原煤计算,年产20万吨磷铵每年可节约5.6万吨原煤,可节约成本56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778吨/年,二氧化硫减排9974吨。在这基础上,公司正在研究低温热能的再回收。 C 走循环经济之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硫铁矿制酸企业还在用30%左右的原矿,或采购含量在40%左右的硫精砂生产硫酸,同时产出的硫酸渣含铁量基本在50%左右,钢厂很难利用,要么低价卖给铁精粉贸易商用来造假,要么低价卖给水泥厂当填料。而公司由于把贫硫铁矿S 8%-15%富集为S46%以上的硫精砂,硫精砂经焙烧炉,在高达800℃-1000℃自燃温度下硫精砂充分燃烧,其中的硫转化为SO2气体,进入硫酸生产程序,剩余固体物即为含铁品位62%以上的铁精砂,达到钢厂炼钢要求,目前市场价格达800-1000元/吨,变废为宝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另外,磷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磷石膏,通过加工后,成为水泥厂的添加剂或用作新型建筑用砖的主要填料,同时公司也正在研究磷石膏制酸联产硫酸铵和提炼多晶硅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公司积极的发展和探索循环经济产业,把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全部有效的利用起来,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根据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优化企业结构,在股份上实施优化组合,有大型的国有企业,有强大的民营企业,有大的农资流通企业,又有高科技并有创新能力的生产企业组成,从科研、应用、生产、企业管理、市场网络、服务、技术推广等方面有了快速提升。在股份结构调整的同时,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通过科技创新,成功从硫铁矿制酸中提炼铁精粉,把磷石膏进行深加工等,从过去单一的产品化肥,实现了产品多样化,以硫为产业链的深加工及循环应用已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在十二五期间公司计划投入10-20亿元用于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提高技术和工艺等级,延长产业链,为我国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开创一条新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化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我们原则上建议您选择化工网高级会员或VIP会员。